近日大连海域局部出现小范围赤潮 规模小于往年
局部小范围出现赤潮
根据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资料显示:近日,大连个别海域出现了局部小范围的赤潮现象。
记者了解到,根据监测,7月5日,在大连港附近发现一狭长红褐色污染带,疑似为赤潮现象。经过现场测定,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是夜光藻,其密度超过形成赤潮的基准密度。与此同时,海水中还发现另一种赤潮生物种:中肋骨条藻。但根据监测,其密度并未达到形成赤潮的基准密度。
7月6日,在棉花岛渔政港内,监测人员又发现小面积的红褐色水体。“经过测定,发现这里的赤潮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。”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“这两种藻类均无毒,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。”
今年赤潮规模小于往年
“最近爆发的几次赤潮,发生的范围均比较小,而且消亡的速度比较快。 ”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近年来,赤潮在我国沿海时有发生。截至目前,大连今年的海域赤潮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发生频率都要小于往年。
据上述负责人介绍,天气状况(高温天气)和海水富营养化水平是导致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。“前一段时间,大连气温较高,所以出现了小范围的赤潮,但最近两天,随着天气转阴,气温下降,赤潮消退的比较快。目前,大连港附近已经看不到赤潮现象,而棉花岛港内,赤潮的面积也已呈现减少趋势。”“未来,不排除随着天气转晴,气温升高,在部分海域还会有赤潮现象出现。这段时间,我们一直在对大连所辖的各个海域进行严密的监测,一旦发生赤潮现象,一定会及时进行通报。 ”市海洋与渔业局方面介绍说,对于评定赤潮的标准,也会视海洋区域功能定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。比如,对于养殖区和港口区,赤潮生物种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浓度才算是赤潮,标准并不相同。
小范围赤潮不影响水产品安全
“近日大连爆发的小范围赤潮,均没有达到警戒标准。”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,目前,大连有非常完善的应对赤潮应急预案。“一旦达到警戒标准,赤潮应急预案将立即启动。海洋环境监测部门除了对赤潮进行连续跟踪监测,及时报告赤潮发展动态及趋势外,也会向各有关部门及时发布赤潮通报,请沿港各相关部门密切关注,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,以减少和避免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。”
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,由于目前大连正处于休渔期,且将对海水浴场水质实施检测,局部小范围的赤潮不会对水产品安全和海滨休闲造成威胁。另外,造成赤潮的生物种均无毒素,所以市民不需要过分紧张。
------近日大连海域局部出现小范围赤潮 规模小于往年
·多头齐发 多措并举 多渠道打通增量(06-17) |
·大连港改写集装箱单机作业效率纪录(04-10) |
·大连有线电视高清互动平台试运行(12-24) |
·大连港集团与中储粮总公司签署合作(01-03) |
·大连首届艺术品文化节昨日开幕(10-22) |
·旅顺樱花园免费向55周岁以上母亲开(05-13) |
·第十届国际软件交流会在大连世界博(06-06) |
·大连港:辽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龙头(11-16) |
·大连港迎来了新年首条煤炭船舶——(01-12) |
·1.4万标箱超大集装箱轮首靠大连港(01-12) |
